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

15/16馬季最難忘的賽事


1. 隨心隨意(20倍-羅理雅)(2016年7月10日-2班1400米-20倍終點前後上僅勝,羅理雅發揮恰到好處)


2. 萬事盛(10倍-蔣嘉琦)(2016年5月1日-4班1200米-蔣嘉琦fight-back 羅理雅)

3. 幸福指數(4.4倍-莫雷拉)(2015年12月13日-國際一級賽1200米-14檔火箭般彈出一放到底)
4. 競技英雄(潘頓-8.5倍)(2016年7月1日-3班泥地1650米-潘頓因應形勢當機立斷中段發力)

5. 將男(郭能-9.3倍)(2016年5月25日,國際一級賽2400米-郭能終點力壓群雄)



6. 開心健康/千真萬確(莫雅/戶崎桂太-1.8/16倍)(2014年12月9日-4班快活谷1650米-莫雅策「開心健康」力追戶崎桂太策騎的「千真萬確」,平頭過終點!)


7. 銀飛龍(莫雅-3.9倍)(2016年1月20日-4班快活谷1650米-莫雅力、蘇兆輝和莫雷拉三大高手大鬥法)


8. 首飾太陽(莫雅-9.1倍)(2016年1月24日-香港經典一哩賽-莫雅14檔智取今屆馬王「明月千里」)

9. 縱橫大地(潘頓-3.8倍)(2016年3月13日-2班泥地1650米-潘頓末段鞭如雨下擊敗雷神)

10. 超有利(蔣嘉琦-6.8倍)(2016年5月1日-3班2000米-眾人皆醉蔣嘉琦獨醒,因應步速慢中段發力直奔終點)




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

7月6日賽事簡評:方嘉柏展現永恆光輝

7月6日是2015/16馬季最後一次快活谷賽事。

方嘉柏踏入賽事倒數階段非常進取,已連贏了4個賽日。今期賽事,方嘉柏的參戰馬雖未至於「屈機」,但有好幾匹邊線份子,估計賠率不會太乏味。

我比較喜歡第一場「永恆光輝」。表面上此馬出賽7次名次都比較後,但細心發現,牠曾在3月9日的一場快活谷1200米賽事追入第8名,負於頭馬「駿瑪」2個多馬位,初次顯露快活谷跑道的適應性。該場賽事水準不太高,只有第6名「名馬」其後在5班勝出1000米賽事和第10名和「旅遊一哥」其後勝出4班泥地1200米。不過,「永恆光輝」只3歲,只要健康良好、質素不太差,在5班應可反彈。

值得一提,「永恆光輝」出自Manhattan Rain父系。此父系在香港的子嗣較少,未曾贏馬,因此對「永恆光輝」的性能還須摸索。Manhattan Rain曾在澳洲由羅理雅兩勝1200/1400米賽事(https://www.racenet.com.au/horse/manhattan-rain),而「永恆光輝」外祖父是Danzero(Danzero 子嗣普遍早熟和傾向短途),因此有理由相信「永恆光輝」較宜跑短途。

今次突然配上潘頓,希望發揮可比之前的華人騎師硬淨。臨場宜留意賠率走勢,如有一定票數支持就最好。

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

「巴基之星」之我見



在沙田7月1日的新馬賽事中,「巴基之星」大漏閘,但末段如飛殺上,以風捲殘雲的姿態橫過對手贏馬,令人嘖嘖稱奇。「巴基之星」的勝利,很多人亦上綱上線,認為就算輸在起跑線,也可贏在終點線;適逢7月1日是香港回歸,有些人認為「巴基之星」應改名為「港獨」、「真普選」云云。

「巴基之星」(圖片來源:蘋果日報)
很多馬迷亦將「巴基之星」譽為「翠河」二世。須知道,「翠河」為香港賽馬史上暫時唯一一匹三冠馬王(即在同一季度贏取1600米董事杯、2000米香港金盃和2400米遮打盃)。「翠河」亦是首匹代表香港出戰海外(澳洲)的馬匹,地位非同凡響。「翠河」的標本現放在跑馬地的賽馬博物館裡。

翠河(圖片來源:香港賽馬會)
將「巴基之星」譽為「翠河」二世,未免言之尚早。畢竟「巴基之星」昨天贏的只是一場新馬賽事。新馬賽事跟其他班際賽事不同,參賽馬匹局限於該季的兩歲(南半球馬)或三歲馬(北半球馬)。三歲馬初出依例負126磅;兩歲馬初出依例負118磅。如贏馬則下仗加7磅,上名後下仗則負磅不變。贏兩場新馬賽事則可插班,一般都是第三班起步。今季參與新馬賽的馬匹下季則插班去(一般都是三、四班,視乎表現而定)。由於「巴基之星」是德國馬,牠在7月1日一役負126磅。

馬匹應否參與新馬賽,很多馬主和練馬師都持不同意見。有人認為馬匹2、3歲時尚未完全成長,不應過分催谷而引致反效果(馬匹厭戰、健康出問題等等)。一般而言,澳洲馬匹比較早熟,因此練馬師樂於將澳洲馬匹盡早開上戰線。澳洲有一項名為金拖鞋大賽(Golden Slipper Stakes)專為2歲馬而設呢,總獎金達澳幣350萬元,途程1200米。

香港的新馬賽又怎樣呢?90年代後期,新馬賽事途程由1000米至1600米不等,甚至有快活谷新馬賽事。當年的新馬1600米賽事差不多是神級練馬師愛倫的天下,旗下馬匹如「頻頻的」、「馬奪標」在1600米報捷,反映愛倫對訓練年輕馬匹氣量的功力和心得。

前幾年,新馬賽事途程則改為1000米至1400米(但仍以1000米及1200米為主)。今年甚至取消1400米的新馬賽事了。香港馬匹大部分都是澳紐馬,而牠們較早熟,速度較好。相反,北半球馬較遲熟,較具氣量和耐力。馬會的安排,估計是迎合澳洲馬匹的需要。的而且確,從往年的數據來看,澳紐馬匹在新馬賽表現較佳。今年則例外,除了「兄弟熊」外,其他新馬賽事都由北半球馬匹勝出。

要注意,新馬賽成績和日後成就未必成正比。新馬賽要比拼的不是質素,而是成熟程度。因此,當一匹馬在新馬賽輸給另一匹馬(甚至乎遙遙包尾),日後成就不一定比後者差。很可能一匹長途馬2、3歲時因賽程關係被逼參與短途賽事,待插班後跑長途才發光發亮。此類例子比比皆是。

例子說明一切:

2014年7月1日新馬1200米:「索咖啡」第一、「搶鏡」第二、「飛來猛」第三。「索咖啡」在該季後苦戰兩季到近期才在3班重開勝門;「搶鏡」苦戰兩季落到5班仍沒有頭馬,最近退役;「飛來猛」該場後扶搖直上,目前已是一班中堅份子了。

2013年6月13日新馬1200米:「金鹿」第一、「控制者」第二、「風雷」第三、「你知我心」和「追風駿足」分別第六和第七。「你知我心」和「追風駿足」是二班中堅份子,「風雷」則只是普通四班馬。

新馬賽的水準往往難以判斷,要時間來印證:特別是季尾的新馬賽事,原因有二:(1)很多馬去到季尾都跑疲,年輕馬雖然體力相對旺盛,但狀態穩定性不及4、5歲馬;(2)很多練馬師可能只抱嘗試心態,看看馬匹發揮如何,為下季插班作部署,而沒有攻堅之心。很多在季尾新馬賽事跑得好的馬匹插班後表現不符預期。上述「索咖啡」是其一,上季的「人民武士」是另一匹:上季1.2倍贏全季最後一場新馬賽,當大家對牠今季表現充滿期待之際,牠只能在三班再添一場勝仗而已。該場其餘4匹參戰馬,亦只是普通三至五班馬而已。

和「巴基之星」有相似背景的還有「牛精叻仔」。此馬亦是德國馬,由告東尼訓練。2013/14馬季新馬賽贏兩場,都是無敵姿態,贏馬距離達4馬位。此馬該季在3班再添一捷,當大家視牠為翌季打比希望,此馬不進反退,到今季才在兩場三班快活谷賽事重開勝門。暫時看來只是一匹三班馬。

我傾向認為太早過分催谷馬匹(特別是北半球馬)可能影響日後成就。

因此,我對「巴基之星」的前景只持審慎樂觀態度,暫時談不上"conviction bet"。希望牠能改善出閘問題,畢竟香港賽事形勢非常緊湊。

說牠是「翠河」二世,未免太武斷吧。